刺猬法则的启示:捍卫心理空间是人性本能

作者:人际关系 来源:成长心理 浏览: 【 】 发布时间:2024-09-18 16:37:21 评论数:

情侣之间相处,刺猬一定要形影不离、法则每天都腻在一起吗?当两个人进入恋爱的示捍状态时,彼此间的卫心距离就会缩短,这是理空必然的,但彼此间却不能永远保持着“零距离”。间人或许有的性本人会认为,恋爱对象是刺猬自己最亲近的人,理应没有任何距离。法则但是示捍,要知道,卫心只有保持恰当的理空距离才能让彼此都感到舒服,距离太远或太近,间人都会出现问题。性本

我们可以想象一下,刺猬如果两个人每天都腻歪在一起,刚开始可能会使感情迅速升温,但当感情到了临界点之后,各种问题也会频频出现,甚至陷入墨菲定律中。因此,情侣之间最好的相处状态,应该是给彼此适当的距离与空间。这样反而能让感情保持长久的新鲜感,也让彼此的关系变得越来越牢固。在心理学上,这种保持距离的相处方法,被称为刺猬法则。

在一个下着大雪的冬天,两只小刺猬因为寒冷而抱在一起,想要彼此取暖。但它们的身上长满了尖刺,紧紧抱在一起会刺痛对方。于是,它们挪开了一段距离,可寒意太浓,它们又冷得打哆嗦。于是,它们又向彼此靠近一点……这样反复调整了好几次,它们终于找到了一个最适当的距离——既能够感觉到彼此的温度,又不会被对方刺伤。这便是人际交往中的刺猬法则,也称为心理距离效应。

法国的戴高乐总统就是一位很懂得运用“刺猬法则”的人。

他曾说:“仆人眼里无英雄。”大意指人与人的交往要留有余地,即相应的心理距离,如果失去这种距离,那么再伟大的人也会变得平凡。

戴高乐总统正是善于利用这种心理距离的人,所以他很好地制约着身边的人,让自己的形象不断高大起来,并造成一种心理上的压迫力,从而迫使对方服从命令。

著名的美国人类学家爱德华·霍尔博士认为,自我空间的范围由他们双方的人际关系决定。根据此理论,他将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分为四种。

1.亲密的距离或零距离

这一距离指的是与贴心朋友、家人或者爱人之间的距离。但如果将其他与之不相干的人带入亲密距离之中,都或多或少会对双方造成负面影响,很多情况会使彼此陷入尴尬。而这样距离的建立需要彼此长期的接触。所以说,这个区域对我们来说非常重要,不能轻易与他人共享。

2.个人间的距离或分寸感距离

这个距离区域是针对熟人之间来说的,他们彼此之间相互了解才能拥有这样的距离。熟人相遇彼此打招呼,礼貌问候,或闲谈示好,或握手点头。但最后他们都会有个分寸,酒至微醺,话到七分,总之,彼此的交往处于合适的范围,保留理智,互不影响。

3.社交上的距离或正式的距离

这指的是友好者之间的距离,需要一定的过渡性,双方不会有太多交际,但也会在少有的见面机会中表示好意,但又不会刻意去与之相处。这是一个介于认识与陌生之间的距离,这样的距离让双方能够控制好彼此思维的力量。

4.公众间的距离或不可联系的距离

拥有这样距离的双方不会有过多的交往,彼此之间属于陌生人状态。这样的空间中,思想和选择性能够大量地被开放,与什么样的人结交,就意味着有什么样的结果。与这些不同的人交往依赖着我们思想的释放,在于需求和目的的相互满足。

可见,人与人之间保持适当的心理距离,才能让彼此间的关系更稳固,而且把正确的人放在正确的心理区域内,才能让彼此拥有最舒服的相处状态。爱一个人,也要给对方一定的空间,保持一定的距离,如此更能产生美感和吸引力。